山区村民坐上自家门口的公交车,笑开了花;城市居民开上私家车,一脚油门驶入振兴的乡村;“空中飞人”下了飞机,无缝衔接坐上轨道交通;船老大打开手机APP,驾船智慧过闸;一批又一批“中国制造”来到宁波舟山港,被运往世界各地……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交通全面融入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精准施策,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从“量变”到“质变”,浙江交通“十三五”发展胜利收官,为“十四五”更好推动综合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更开阔的站位和视野向更高的目标推进。
破题——劈波斩浪“啃骨头”
“还记得五年前,我们在规划‘十三五’的时候,当时觉得万亿交通规划是不可思议的。”一位浙江交通规划部门负责人表示。凡事预则立,五年来,浙江交通人朝着标杆奔跑,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十三五”期间,全省综合交通投资高达1.36万亿元、居全国第一,是“十二五”的2.2倍,远超预期;年度投资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大关,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连续两年获国务院嘉奖的省份之一。
高瞻远瞩的规划和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执行力相辅相成,最终实现了浙江交通的高质量发展。
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钱江隧道及接线工程、嘉绍大桥……一个个超级工程从浙江“生根”,走向世界一流。
有着百项创新发明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三座跨海大桥全面建成通车,创造了浙江省同时段一次性通车大桥里程最长的纪录;备受世人瞩目的宁波舟山港主通道成为浙江唯一入选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攻关行动试点项目的在建工程,全线贯通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连岛高速公路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海桥梁群……
一个个“奇迹”背后,是浙江交通上下一心“变天堑为通途”的昂扬斗志、“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实干本领和迎难而上的魄力。
面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浙江交通建立省级部门常态化会商机制,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组建攻坚组一线服务,累计解决300多个项目难题,特别是针对杭绍甬高速杭绍段开工难问题,18次专题协调,有效破解投融资模式变更、土地预审等难题,仅用2个月完成工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批复,创高速公路项目审批最短纪录;针对新奥LNG运输、舟岱大桥敷设高压电缆、主航道渔船碍航清理等风险大、敏感复杂的问题,主动担当、反复论证、多方协调,逐一制定具体解决方案,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实质性突破。
破题——凝心聚力“立大局”
五年来,浙江交通始终在大局中找准发展的定位和方向,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谋划、主动对标、主动作为,全省“大抓交通、抓大交通”的共识、氛围、格局全面形成。
浙江省委省政府将交通作为先行领域,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推动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作为全国首批交通强国试点,浙江坚持系统谋划,高标准构建强省政策体系,编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出台《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12方面46项强国试点、17项省级试点有力推进;积极争取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城乡公交一体化、危货运输智慧监管列入全国试点。此外,又以“迎亚运、建窗口”为契机,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九网万亿”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十大千亿、百大百亿”工程。
“十三五”期间,浙江交通主动作为想在前,在多个重点领域引领示范,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国率先建立综合交通统筹机制,全面整合港口、机场和公路、铁路资源,组建海陆空三大投融资平台,牵头编制现代综合交通发展意见、交通强省实施意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等战略性、全局性政策文件,成功组建海陆空三大省级投融资平台,大力实施“补短板”“十百千”等创新载体,形成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的“一盘棋”推进机制。
培育综合交通产业是浙江走在全国前列的创新之举。
早在 2017年1月16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就正式提出“培育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新优势”。
2020年4月17日,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又进一步明确了“做精做优万亿级综合交通产业”的要求。从2011年至今,浙江全省综合交通建设投资额从1000亿跨越至3600亿,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6万亿。万亿规模投资为交通强国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新基建为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跨越——高掌远跖“联未来”
五年的时间不长,但足够浙江交通“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事业。
综合交通网络实现里程碑式的发展,线网规模达14.2万公里,高速“县县通”,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高铁陆域“市市通”,总里程超1500公里;所有地市“通江达海”,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667公里……五年,浙江大地织密综合交通网,“铁路、轨道、公路、港航、航空、管道、邮政、枢纽、绿道”九要素蓬勃发展。
聚焦港口这一浙江最大优势,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全面整合沿海港口资源、纵深推进一体化改革,相关经验全国推广。
浙江聚焦民航强省建设,全面优化省内机场布局,杭甬温三大门户枢纽加速成型,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试点省和首批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试点省。聚焦物流降本增效,浙江率先探索“四港”联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海铁联运、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4.9倍和1.9倍。
远航——互联互通“开新路”
长三角一体化是大局所需、大势所趋,2020年12月28日,长三角一体化省际互联互通项目姚杨公路—叶新公路通车暨西塘—枫泾毗邻公交首发仪式在浙江嘉善姚杨公路和上海金山叶新公路连接的潮里泾大桥上举行。姚杨公路—叶新公路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个开工的省际断头路项目。道路通车后,改变了原本嘉善姚庄前往金山需要绕行G320国道的状况,通行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3分钟;西塘—枫泾省际公交结束了两大古镇没有直达公交的历史,成功解决省际间“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是示范区的标志性工程。
近年来,浙江省交通部门加强谋划和规划对接,推动打通省际断头路、共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区域智慧交通发展、运输服务和管理一体化,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新编制的《浙江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谋划推进沪甬、沪舟等跨海通道和温州至合肥高速公路等省际通道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也取得初步成果。
修通“断头路”,打破无形“厚墙”。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交通率先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为长三角地区实现人享其行、货畅其流作出贡献,加快构建长三角交通互联互通新格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宁波舟山港在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应对和化解各国为抗击疫情采取的各项限制性措施给货运带来的影响,促进我国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
在国际大循环方面,宁波舟山港加强与船公司在航线布局、腹地拓展等方面的业务合作,国际枢纽港地位进一步稳固。截至2020年11月底,宁波舟山港已拥有各类航线257条,创历史新高。在国内大循环方面,宁波舟山港进一步开通海铁联运新线路,增密已有班列开行频次,箱源腹地不断向内陆地区延伸。目前,全港海铁联运班列总数达17条,业务辐射15个省(区、市)56个地级市。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宁波舟山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
“海阔凭鱼跃”,为更好地发挥“大龙头”作用,浙江交通部门积极围绕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助力宁波舟山港推动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优势,加密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航班,抢抓腹地货源组织,优化集疏运网络体系,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最佳结合点,助推集装箱吞吐量实现新突破。
“十四五”新征程已经全面开启,浙江交通将立足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定位,激发“一带一路”巨大能量,实现新跨越、新突破、新进展,再上新台阶,全面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